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经济 >

官微卖鞋、追星娱乐、"怼网友":“部分政务官微太任性”困境何解?

来源: 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11-25 点击: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开通官方微博微信账号,政务官微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然而,一些基层政务官微信息发布内容随意,“怼网友”“神回复”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没有起到信息公开、为民解难的作用,反而损害政府公信。有些部门在官微运营时“当甩手掌柜”,监管缺位。(10月29日 新华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政务”早已势在必行。继政务门户时代之后,积极探索“两微一端”成为大多数政府部门的“标配”。根据CNNIC第42次调查报告数据,截至今年6月,经过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达到137677个,地方政务信息线上化工作成效明显。

政府部门和政务机构顺应新的时代潮流积极转型,通过新媒体平台联系和服务群众,不仅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树立务实亲民的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更有助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广泛联系、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提高为民服务的办事效率、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但近年来,政务新媒体在发挥着正面效应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由于疏于监管所引致的问题,官微“任性”与群众互怼、追逐娱乐八卦新闻、传播不实信息甚至公然推销商品的行为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其所代表的公权力形象,更损害了群众利益甚至引发官民对立。

例如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镇人民政府的官方微博,几乎没有与当地政府工作有关的内容,而几乎全部都是关于娱乐圈的资讯;去年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也曾发布消息称,人民日报客户端开发的“穿上军装”照片自动生成应用是钓鱼链接,但随后被证实为谣言;而去年年初丽江游客被打事件发生后,丽江古城区委宣传部官微“古宣发布 ”发布消息怒怼网友称“你最好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在于政务新媒体的工作人员模糊了“公”与“私”的边界,媒介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缺失,使他们没有明确发表的信息和言论代表公权力而非其个人;另一方面,有些官微的互动量和粉丝数与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更有甚者采取了运营外包的形式,因此为了博取关注,不少官微刻意到处“耍宝”“蹭热点”, 这不仅超出了其职权和服务范围,还有可能引发过度娱乐化或误导公众舆论的问题

因此,对于政务新媒体的规范亟需提上议程。首先,对于官微的一线运营人员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边界意识、服务思维、冷静理性、审慎客观是其必不可缺的基本素质;其次,加强对官微信息发布的审核管理以及对相关人员的整改问责该是重中之重。其实早在去年6月份,国办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目前存在的“有平台无运营”“有帐号无监管”“有发布无审核”等“三大问题”。今年4月,国办再次印发《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进一步要求严格内容审查把关,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信息发布失当、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整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而政务新媒体正是政务机构更好更便捷地引导舆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因此,发挥好政务新媒体的作用、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具有全局性意义。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时评瞭望周刊》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篇有关于 官微卖鞋、追星娱乐、"怼网友":“部分政务官微太任性”困境何解? 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相关阅读